随着年节的临近,远方游子们的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他们渴望回归家园,也为家乡美食而动心。小陆怀念父亲的独特糖醋小排秘制,小隋一提起母亲的“两代单传”酱肘子,便不禁流下口水,江美女则梦中梦见父亲烹饪的九转大肠,那外皮酥脆、内里嫩滑、酱汁浓郁、咸甜适中的味道,让每个菜名都显得神奇而灿烂。
作为一个在异地生活多年的中年人,我也对父母制作的“家传菜”产生了深切思念,如酥锅、炸里脊、豆腐箱子和四喜丸子,以及最简单却又不可替代的馒头和水饺,这些都是我童年的记忆与幸福感所在。而这些常见菜肴,每次品尝,都能让我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情感与意义。
然而,对于那些未曾品尝过的人来说,即便是极其精致美味,也难以触及他们的心灵,因为缺乏共享的食物记忆。不过,这种对美食执着的情感,或许正如著名美食评论员陈晓卿所言:“顽固的故乡口味依赖,源自神秘的童年味觉编码……”
追溯那些被视作珍贵时光,我总会回到父母身边,那里的香气与爱意,是我无法忘怀的一段岁月。在接近春节的时候,老爸就开始准备他的经典“酥锅”,从选择材料到熬煮完毕,他用心细致,每一次翻炖都像是要将所有情感融入其中。
虽然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加工好的酥锅,但老爸坚持自己做,因为他认为这才有真正过年的风味。站在他忙碌身影前,我仿佛看到小时候自己蹲在炉火旁边,与父亲共同享受这个过程。那时候,我们分享的是温暖,而今我们相隔千山万水,却仍能通过这些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事物连接彼此。
除了“炸假鱼”,还有许多其他让人怀念的小吃,它们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承载着家的记忆和时间。每当春节来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一份来自家庭的手工艺,就足以成为那份特殊年代留下的遗产。我永远珍惜这样的时刻,它们构成了我的回忆库,让我能够穿越时间空间,与过去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