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题记
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或许熟悉,或许陌生。当她的名字在微博中频繁出现后,于是我们开始了解。她曾经是《新闻调查》的记者,是《看见》的主持人。而现在,她是离职的央视主持,她——是柴静。
柴静曾在她的书中说过“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让我们跟着她的那双眼睛,缓下脚步,凝视人生。
第一次真正了解柴静是在我上大学之后,选择了读新闻专业。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我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老师在班上跟我们说了柴静这个人。从此柴静这个名字便深入我心。
看柴静写的第一本书是《看见》。柴静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记者的“见闻录”,她在见闻的缝隙里,一层一层剥开自己的心事,过往,情感。看到一些我们平常不能对谈的人与事,不稀奇。但自己把自己心扒开来,让你观窥,要很大的勇气。
央视《看见》栏目的主持人柴静近日被曝已从央视离职。近年来柴静经历“美国生子”风波,在荧屏上的曝光率逐渐减少。
当我听说柴静要从央视离职了,于是自己就马上找了很多关于她离职的信息。从报纸到微博再到贴吧,一点点的仔细去翻看所有关于她的信息。对于她要从中国去美国生孩子的事情议论也随之而来。近些日子来,她的博客,贴吧更是热闹非凡,作为一个喜欢她,崇拜她的我,所以我不会去做那些吧友和博主那样去评论她所做的选择,因为无论柴静选择要走什么样的路,我都只能深深的祝福她,希望她越来越好。
对于柴静,对于卢安克,我都不陌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是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但看了这些,我才知道,远远没有。而且,了解,与理解,再与真正的践行,其间的距离,简直比从地球去月球还要远。
阅读柴静,阅读她所经历的那些许许多多。或者阅读的意义也在于,即使我们终生无法到达某地,但若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或理解某一处、某一人,便是我们的人生得以拓展,和延长了。其实,采访,也是。
我愿意相信柴静是一个凡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她从来都不是女神。柴静只不过是一名记者,柴静用心做节目,平静地挖掘人性。
源于机缘巧合,她看的太多,出于向善,真诚、负责任的本性,把我们看不见的表达出来。她不需要指引我们的人生,她只需要让每个人安静下来,独立地思考。
至于她为何选择在美国生子,我只想说,对她人的隐私永不追问,是美德的一种。
想起顾城曾经说过:“民主首先不是逻辑推理推出来的,也不是一个制度规定出来的,它首先在于你每一个倡导的人,你自己是不是真心的相信和向往,是不是喜欢做一个普通的独立的人,不仰仗人,也不欺压人,自我负责,永远不凌驾于人上。”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很多东南亚国家,理论有了制度也有了,可还是分裂还是暴力还是不能进入真正的现代文明社会。
柴静她让我想明白了很多。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但是我做不到更好了。
柴静,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柴静是一个知性女子,优雅,大方,也充满智慧。作为一个记者兼主持人,我认为她当之无愧。而且她对采访人的悲悯,对客观事实的追求,使我的三观上升了另一个高度。我欣赏她,更想成为她那样的人。她是第一个让我学会关注社会百态的人。
我喜欢她冷静,细腻的笔触,即便不设旁白,也冷暖毕现。柴静曾说:“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意倾尽所有,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地震。柴静始终站在最前方,第一时间去报道新闻事实。作为一名记者,一直以来她尽职尽责,更是无怨无悔。
柴静每次的重要出境采访,都让我感受到,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痛苦。或许我们都不了解柴静,如果不是因为柴静一次一次地不顾生命危险去第一时间给我们报道客观事实,那么我们也不会尽快的得知那些所谓事实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
所以,如今柴静真正从央视离职了,我会难过和惋惜,因为好好的一个节目就这样没有了,但是我更多的是祝福她。她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不曾知道的新闻,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她曾经做采访的信息,让我们知道了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