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的角色中,孩子绝对是主角。爷爷奶奶爱孩子,视孩子如珍宝,母亲视孩子为命根子,男人要拼命为孩子赚钱。为了一个孩子,一家人忙了一辈子,天天累,天天痛,天天乐;如果这是婚姻的结果,我想说这是错的。
如果爸爸妈妈为了孙子失去了晚年,如果两个人为了孩子在一起,失去了世界,那就不是感情了。有人可能会说;那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没有想到他。你想到了谁?那是我的孩子,我愿意为他做任何事。爱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但爱错了,不仅会害了三代人,还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他会用哭来发现。父母听到孩子哭,要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哄孩子不要哭;所以孩子知道,只有在哭的时候,他才能被拥抱和呵护;这样的孩子会有依赖性,没有主见,没有前途,永远学不会坚强。
如果孩子哭了,把他放在床上,等他不哭了再抱起来,给他吃的,他安静下来才会知道别人是好的,是对自己的关心;当孩子在学步或玩耍时,他会摔倒。父母看到,总会冲上去把他扶起来,看看有没有受伤。相反,美国人只是走过去和袖手旁观,鼓励他们的孩子自己站起来;这样,以后他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困难,就不会选择哭或者依赖别人,而是自己去解决。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的引导比溺爱健康得多;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很少陪伴孩子,不管教。成龙,要足够出名;张国立够有钱的!他们哪一个不出名不有钱,但是他们的孩子做过什么?(不是我丑化他们,而是他们都承认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太娇惯了,没有适当的引导和照顾。)孩子是需要呵护的,但也绝不是娇生惯养,更不是无限娇惯。
我曾经亲眼看到一段母子对话。这个小家伙只有5岁。我正和他妈妈聊天,看见他满头大汗的回来了。他妈妈问,你做了什么?
“我和朋友去玩了。”他低下头,低声说;
“你写作业了吗?”
“没有,谁让你出去玩的?”
“妈妈,我会写的。请帮我洗衣服!”
“你为什么不自己洗衣服?我为什么要给你洗?”
“我洗不了,”小家伙沉默了一会儿说。
“我一开始也洗不了。洗不掉就去上学。做好了给我看看,洗完衣服再做作业。”
小家伙虽然委屈但也没说什么,上楼洗衣服去了。
另一次:
“妈妈,我和我的小朋友吵架了。”
“是因为什么?”他妈问他清楚后说,你知道是谁的错吗?你知道怎么解决吗?和朋友闹矛盾是你的事,你自己解决;你听到了吗?以后你自己的事情不用跟我说,你自己解决。
“我听到了!”
两个人住在一起,应该有各自的生活空间。不要为了孩子而努力。两个人每天都这么累。时间长了,他们的感情就淡了。如果家庭破裂,对孩子的教育就更少了,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过;尽量给孩子留下尽可能多的财产。或者有人说,就算不给他留太多,至少也要赚他的学费!
我从未见过父母不是在找这样的借口;但这绝对不是爱的正确表达。孩子出生后,给孩子办张银行卡,每年存孩子的压岁钱,不用动;每年都会发生。孩子上学的时候,拿他的钱让他上学,工作的时候给他卡;告诉他:我只负责生你,照顾你的吃住。你的知识和能力是自己给的,你上学用的钱也是自己的。你出了社会之后,能不能挣钱,就看你自己的能力了。这不仅是对孩子良好的管教和习惯养成,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为;如果以后孩子懂事了,在为自己骄傲的同时,也会更加孝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