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季节,一个完全名誉扫地的封建大家族遭到了羞辱。 地也割了,钱也丢了,口岸也开了。 “量中国之物力,使国之乐”几乎不能满足侵略者的需要。
所以,圆明园惨了!古董珍品,可以选择;稀世书画,该拿的拿。 什么东西不能带走,砸了,毁了,最后烧了。
如果“古董珍宝”能满足愉悦的需求,那就选择;“稀世书画”可以满足欣赏的需求,拿了就拿了。 而那些“砸了”“毁了”只能满足侵略者“白白毁掉一切”的心理需求,那“烧了它”只能算是侵略者毁灭证据、掩盖罪行的需要。 殊不知,废墟恰好是侵略者恶行的见证。
很久以后,人们又想起了圆明园。 有人说这个废弃的花园已经不适合城市建设的需要,有碍观瞻;也有人说这个破旧的花园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闲置,资源浪费。 建议重建圆明园一是可以弘扬中国古代文明,二是可以作为旅游来陶冶国人的情操,甚至可以赚一些英镑或者美元,或许甚至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甚至有人说,人不能只活在痛苦的回忆里,中华民族需要振兴。“肃静,肃静!不再在沉默中爆发,而是在沉默中灭亡。”圆明园需要重建。
但是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说圆明园可以重建,但是那段历史怎么还原呢?没有皱纹的老太太很可怕。 圆明园不是一个普通的景点,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皇家园林。它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和象征。 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历史不能忘记。 谁忘记历史,谁就意味着背叛。
我想当初,圆明园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享受奢华的需要而建造的;后来圆明园的废弃满足了西方列强的需要。 现在重建似乎是为了经济发展或者城市建设的需要;留着,那是一种纪念,那是中国人不忘历史的需要。
一切都是为了需要。 改变和改变对象需要时间;有物质和精神需求;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有个人的,集体的,国家的。 但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永远不要在最需要的时候满足真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