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成为父母,他们不喜欢老一辈父母的控制式教育。
所以近年来家庭教育中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孩子的朋友,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父母首先要尽到父母的责任,然后才是朋友。父母的职责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需求,抚养孩子,还要帮孩子建立规则,然后交朋友。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不帮孩子立规矩,很容易养出界限不清、无法无天的孩子,给别人和孩子自己都带来无穷的隐患。这个世界不以任何人为中心。不管是谁,都要有规则意识。这就是生存法则。
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孩子让人感到害怕,他们的母亲也很无助。
一个12岁的男孩在餐馆损坏了一些东西,想让他的母亲为他做出赔偿。在他妈妈教育他之后,小男孩居然抬手打他妈妈,甚至用双手掐住他妈妈的脖子。别人看到就冲上前去制止,母亲趁机用筷子狠狠打了孩子两下。没想到,孩子也不甘示弱,和妈妈扭打在一起,互不相让。
看现场真的很尴尬。
父母和孩子要有明确的界限感,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父母的界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章制度。这个网上妈妈已经完全失去了父母和孩子的界限。当然,孩子不会听她的,更不会尊重和敬畏她。
如果家长只强调和孩子交朋友,就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控制。很可能他们会养出一个自私、不尊重、不守规矩、没文化的人,这个人在学校或者未来的职场上很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打击。
有一段对话很受家长欢迎,也能给家长很大启发。
孩子说:“妈妈,如果我到处扔玩具,你还会爱我吗?”
妈妈说:“宝贝,妈妈永远爱你,但是你要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在玩具筐里。”
孩子说:“妈妈,如果我把油漆弄到我弟弟身上,你还会爱我吗?”
我妈说:“宝贝,我妈会一直爱你的,但是你今天得帮我弟弟洗澡。”
在这个故事中,母亲的做法是正确的。她一直在许下“妈妈永远爱你”的承诺,给孩子们渴望的爱和安全感。同时也强调:孩子,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你做错了,你必须尽力弥补你行为的后果。你必须有诚实、勇气和行动去面对错误和承担责任。
如果父母一味的把孩子当朋友,帮孩子逃避,那么孩子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担当、可靠、值得信赖的人。
在《家有儿女》中,刘星看到同学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很是羡慕。回家后,他责怪母亲刘梅没有培养他的一些天赋兴趣。刘梅说,他小时候给你报了几个兴趣班,但是学了两天,你就没有学习的兴趣了。
刘星回答道:“我不学,你就不能强迫我学吗?我不年轻,贪玩,不懂事。如果你是成年人,你应该教育我,培养我,强迫我学习吗?”刘梅无奈无语的说道。
有多少人羡慕那些有才华的人长大后能在舞台上表演的很出彩,后悔自己从小没有培养出什么兴趣,抱怨父母当时没有逼着他们多学习。
现实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孩子的童年太容易了。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可能不会感激他们的父母。他们反而可能会抱怨父母没有鞭策自己,后悔自己小时候调皮捣蛋,没有好好学习。
自古以来,学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学什么,都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约束和挑战自己的过程。孩子仅靠自律是很难做到的,需要父母的监督和引导。
这个时候父母就不能和孩子做朋友了。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父母需要抱着他,适当的推他一把。如果你不督促孩子,他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里,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父母子女关系融洽,父爱母,子女懂事懂事,彼此是朋友。孩子也可以和父母开个玩笑,一家人充满了欢笑和幸福。但这样的朋友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做好父母,孩子就是孩子。如果你想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导师,首先是导师,然后是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