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旧笔记本,会有很多未完成的幼稚的诗句。 有的可能已经开始,有的可能还欠一个结局;有的甚至开始一个标题,笔就停了。
偶尔补充几句。 这些自娱自乐的小诗,仿佛是在人生的特定时刻种下的幼苗。 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在进入纯真年代之前就能收获,而另一些人可能要等到花季才能写完诗。 还有的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死苗,再怎么努力灌溉也不会成型。
兰博,一位我非常喜爱的法国天才诗人,被誉为象征主义诗人的创始人和代表。 但喜欢他的原因不仅仅是他的诗,还有他传奇的一生。 出生于19世纪的兰博,14岁时就显示出诗人的才华。 直到19岁,他为当时的法国乃至世界诗坛贡献了诗歌,至今仍被视为无价之宝。
在他停止写作之后,直到他患重病去世的那一天;他从未写过一个字。 有人质疑甚至批评他是天才枯竭,回归平庸。 还有人觉得对不起他,对他再次写作充满期待。
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如果他不说话,别人一般很难猜到他的想法。 从诗人到流浪汉,谁知道心路历程?我去过欧洲很多地方,然后去了东非和西亚;学者、农民、工商都有经验。 他因病返回故土,并很快结束了他在法国短暂的一生。
似乎与诗歌脱节的生活 但并不像某些无知的后代所评价的那样,是从艺术境界堕落到俗世的象征。 相反,在我看来,他的后半生其实是他对自己写的诗所做的承诺。他用后半生的漂泊,实现了诗中所描述的彼此都已放弃的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他的诗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学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个人更专注的是,他的人生对其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某种程度上,他用诗歌预言了自己的余生;用了半辈子甚至更多的时间,才成就了诗意的人生。
现实不是一个任意的世界。 无论你心里装了多少充满希望的美好话语,都无法让你的人生一帆风顺。 这是现实,也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或许可以在诗的国度里得到精神上的救赎,却永远无法抵挡现实的磨难。 然而,这不应该使人们放弃对现世的精神暂时解脱和对艺术永恒之美的追求。
人之所以能活下来,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而信仰,则需要诗意的情怀来美化。 拥有这样的感情,就意味着拥有一个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乌托邦。
相信我,你需要偶尔逃离俗世,泡在这个能净化心灵的喷泉里。 然后,你就可以退入凡俗的世界,闪耀生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