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地谈论生活
坐在送女朋友回家的公交车上,我看着窗外。窗户是灰色的,预示着一场春雨即将来临。我和女朋友有一次谈话,我感慨地说:“淄博的环境还是不行,还不如青岛。”女朋友回答:“当然,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肯定是有区别的。”“淄博的环境和济南的打一架,感觉很压抑。”女朋友说:“济南,潍坊,淄博都差不多,都觉得有点破。”(我曾经一次得罪了三个城市的居民。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到了终点站,我给女朋友买了回家的车票,送她上了大巴。我也登上了回住处的大巴。看着窗外迅速退去的东西,脑子里跳出一个词:归属!
找到归属感了吗?问自己,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没有,毕业一年了,没有找到归属感,不禁懊恼颓废。
看着窗外,我不自觉地关注着窗外的人和窗外的建筑。看着喧闹的大街上匆匆而过的路人A,我心里问:他们这么忙,找到归属感了吗?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至少他们很忙,有明确的目标。
巴士,继续走。我看到一对年轻夫妇在路边吵架,互相辱骂。既然恋爱了,吵架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他们能冷静下来,既往不咎,一起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堵车,被迫熄火,等待前方拥挤的车辆。窗外有商店,有些卖衣服和鞋子。为了成绩,促销员在店铺外举着话筒,有气无力地推销。可惜路人忙得停不下来,只好匆匆离开。看着路人的背影,促销员的脸上不禁露出些许失望,继续无力地重复着他们的哭喊。发传单的兼职学生给路人发传单。一些路人太忙而没有捡起来,其他人捡起来扔在街上...兼职学生的脸上没有一丝不满,只有偶尔的迷茫。或许,归属感也和他玩起了捉迷藏,让他很难找到,也不知道如何前进。
拥挤的车辆慢慢移动,公共汽车开始继续前进。校园外一群学生在谈笑风生,等着即将到来的公交车,怀念着这个年龄段的自己。那时候他们的归属感还在。有时在学校,有时在家。不管它藏在哪里,我总能找到它。你变老了吗?开始怀旧,喜欢回忆...几个学生坐在电动车上,玩手机。他们可能在手机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我希望他们能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最终取得积极的成果。
公交车停了,一个大姐走过来坐在我旁边。她一上车,就接到了一个电话。我零星地听说,好像是她的朋友来看望她了。她和朋友聊着自己的家,嘴角洋溢着幸福。也许,家是她的归属感。她笑得那么自然,希望她保持归属感。
车还在动。一栋即将完工的高楼映入眼帘,她抬起头,傻乎乎地去数楼层。我数的时候眼睛都花了,记不清数了几层。楼上有诱人的广告,有的说价格优惠,有的说自己孩子留在就能上XX中学……买房能找到归属感吗?也许吧。孩子能上XX中学就能找到归属感?也许,我还在路上,找不到那种归属感。
车,一路向西行驶。路边立着牌子,写着木匠,电工等。在门上。坐在他们旁边的是等待工作的农民工。他们看路人的时候,眼里充满了希望。路人路过,明亮的眼睛变得暗淡失望。他们遭受了白眼和城管的驱赶。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他们有自己的归属感,却被生计所迫,把归属感留在了自己家里。祝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努力工作,能把归属感放在这里。
车,到站了。慢慢挤出公交车,一辆城管巡逻车按着喇叭宣布禁止摆摊,路边摊贩忙起来,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匆匆离开。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很想问,你有归属感吗?他们很可能很难在躲藏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走到小区门口,夫妻俩推着孩子在小区门口散步。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不用说,他们有自己的归属感。祝福他们,希望他们好好保存这种归属感。
春雨有时来得如此匆忙。在我下楼之前,天空突然下起了雨。我在雨中慢慢地走着,感受着凉意,看着树上的枝桠,看着春天,不禁感叹春天来得真快。那么,归属感会不会在某个时刻突然降临,出现在我们的心中?
擦了擦被雨水打湿的头发,脱下外套,打开电脑,在度娘的页面上标注了“归属”,显示屏上跳出了“归属”的解释。
归属感,或称归属感,有以下含义:
1.是指个体感到被他人或群体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感受;
2.这是弗洛姆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种需要,人才能“实现自我”。
喝一杯热茶,码下最后一句话:
-无所事事地谈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