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被认为是城市专属。
但事实上,
环境问题在农村也同样存在。
农业生产也会产生枯枝败叶、废果残粮等垃圾,
如果处置不好,
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居环境。
不同的是,在处置农业垃圾方面,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Tips
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先民就发明了稻鱼鸭共生模式,鱼、鸭食用稻草、害虫,排出的粪便肥田,通过循环共生的模式,不但解决了垃圾处置问题,而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表现出了循环农耕模式的雏形。
智慧永不过期。循环农耕体现出的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老模式也可以是新动能,也能够在新时代找到用武地,焕发新光彩。
在蒙阴,循环农耕模式就让当地群众尝到了甜头,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
蒙阴县,隶属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蒙阴多山地丘陵,全县九成以上的面积都是山地或者丘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蒙阴利用生态优势,发展出了蜜桃种植和长毛兔养殖两大产业,大大带动了经济发展。这里也成为了“中国蜜桃之都”和“中国长毛兔之乡”。
蒙阴蜜桃
蒙阴蜜桃色泽艳丽,果肉细腻,含糖高达13-18%,最高达20%,果汁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钙、磷、铁等营养元素,以鲜食为主。
蒙阴蜜桃已经占据江浙沪市场50%以上的份额,“蒙阴蜜桃”品牌价值高达266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长毛兔也是一宝,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兔毛是优质纺织原料,兔肉可以食用。烧烤摊上,让吃货欲罢不能的小红腰就是兔子“腰”。
长毛兔
蜜桃、长毛兔是蒙阴的致富利器。但在产业发展上,当地也曾遭遇难题:修剪桃树产生的枯枝败叶,蜜桃的残果废果,兔子的粪便,就是难题所在。这些垃圾运出固然不易,就地堆积也不是办法,不但占地而且污染环境。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借助古老农业智慧,蒙阴探索出了一条高效处理垃圾的道路:桃叶喂兔、兔粪入沼,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反哺果园,形成了“兔—沼—果”循环利用链条,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产生了新效益,让古老农耕模式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光彩。
八达峪村的经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蒙阴街道八达峪村就家家山上种桃,山下养兔。为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当地受循环农业理念启发,形成了桃叶喂兔,兔粪、枯枝入沼的循环链条,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沼气可以照明、生火,沼液沼渣又是桃树优质的有机肥料。沼气发电,还一度解决了当地的用电问题,让小山庄的夜晚亮了起来,八达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时至今日,八达峪村依然是家家户户有沼池。不同的是,如今,输电系统四通八达,早已不用在使用沼气生火、发电,但沼池里产生的沼液沼渣依旧是有机作物优质的肥料来源。
八达峪村只是蒙阴县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循环农耕模式在蒙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显示,蒙阴70%的村采用“兔—沼—果”模式,把垃圾自沼成肥。实践出真知。当地群众在实践中,还创造出了“果-菌-肥”“农-工-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扩大了循环圈,提高了效率,果树种植、长毛兔养殖所产生的资源,包括兔粪、枯枝败叶、残果等全都得到了利用,原来的垃圾也变成了宝。残果、废果变成了有机酵素,断枝枯木成了菌棒,还衍生了食用菌养殖新产业。
尝到了绿色发展甜头的蒙阴人更是把“生态立县”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不但是政府的发展理念,也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不是负担是“法宝”,成为当地群众的切身体会。
蒙阴的生态发展也得到了省市、乃至国家层面的认可——
2018年12月,蒙阴成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0年10月,蒙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蒙阴同时拥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块金字招牌,这在山东也是首例,这大大增强了当地坚持绿色高效发展理念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