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支招:
让“宠物友好”真正可持续
公共场所如何实现人宠和谐共处?记者在走访中听到了不少具体建议。
宠物行为训练师陈孟分享了他的经验:“其实大多数误解都源于不了解。我常建议养宠的朋友,带宠物进入新环境前,先让它们在周边熟悉几分钟。就像人需要适应一样,宠物也需要过渡期。”他分享了一个小窍门:随身携带宠物最喜欢的玩具,在公共场所用它吸引注意力,能有效避免宠物因好奇而打扰他人。
“关键是要将心比心。”家住东郡红树湾的孙欣道出许多养宠人的心声,“我们养宠人之间有个小默契:遛狗时会主动避开儿童游乐区,选择人少的时段;遇到怕狗的人,会主动收紧牵引绳,把狗狗护在身侧。这些细微的举动,往往能增进彼此的理解。”
在田盛街经营咖啡馆的王明昊则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我们在室外设置了几个宠物友好座位,也提供‘泊狗位’。有趣的是,这些座位现在成了养宠人社交的小天地,而室内始终保持安静。这种自然的分区,让各方都能自得其乐。”
市委党校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菁认为,宠物友好空间的打造需要系统思维。它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更要充分考虑养宠者与非养宠者的双重需求,通过科学分区、明确指引来实现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