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交往的滋味多样。有的朋友如长期同行,共享欢乐时光,但面对困难时,他们并不容易成为我们心中的依靠。另有朋友虽不常见,但在人生的起伏中,他们总是第一位被我们想起的人。这类似于生活中的五谷杂粮,虽然它们的价值不是很高,但却不可或缺。
还有些人,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有些粗俗甚至庸俗。但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那些偶尔和我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们。有时候,我会因为他们的无知和轻松愚蠢而感到恼火。但同时,我也会因为他们的直率和热情而忍俊不禁。
有一次深夜,我找到了一个老友刘二哥,他迷迷糊糊地接听了电话,然后一通乱骂。我虽然有些生气,却也感动于他的忠诚。当时,一扇窗户被打开,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天晚上,在城市里漫步,空气中弥漫着霜花般的寒意,我突然想到唐朝夜里的霜雪,以及一个人静坐小屋里等待远方朋友归来的场景。
后来,我在网上读了一篇文章,说要“高配”自己的精神,不然就会落入庸俗之流。我顿悟了这一点,从而决定改变我们的交往方式。在一次聚餐上,我宣布:“从今往后,我们各自为好吧。”周胖子惊讶地问我是否身体不适,而我则解释说,只是不要再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那样的话,我们最终将只剩下遗憾。
那晚聚散离合之后,我们这些曾经密切交往的人消失在灯火阑珊处。周胖子又回来拥抱我,用哽咽的声音说:“李哥,你知道吗?我们的交情就这样结束了。”接着,他消失在夜色中。我开始尝试进入更高层次的人群,以提升自己。但即便如此,也有人如老宋这样的灵魂伴侣,与他分享关于文字和灵魂探讨的事业。那一晚谈得很深入,直到鸡鸣声响起时,我才感到疲惫,因为探索灵魂是一项极其耗费精力的任务,就像是深入矿井挖煤一样艰辛。
我的生活也有几个精神上的伙伴,我们互相称呼对方为“邻居”,但现实生活中却隔着一堵墙。而只有软弱者才会像唐僧那样不断诉苦。而最后,当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最适合的是根植于土壤之中,“接地气”的真正含义就在这里,比如前几年结识的一个人,每次都夸大他认识一些重要人物,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个人的局限性。我终于开口反驳他:“他们是他们,你始终还是你自己。”
尽管如此,对过去那些简单快乐的时候仍旧怀念不已,因此最近打电话给周胖子:“大家马上集合!今晚我们去老王家烤鱼!”那天晚上,在油烟缭绕的小店里,我们重逢了,与过去一样放松舒畅。不过当酒精使我的感情过分涌动时,即使是我也不免表达出过于肉麻的情感:对周胖子来说,“我是在乎你的!”然而,他只是红了眼睛,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