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技艺,走过漫长的岁月仍风韵不减,代表着一代人、代代人的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更是融入当下生活的“发声者”。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学校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以及2019年《槐荫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让队员们感受到非遗的乐趣,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
分层分主题自选合学
图片
礼行衣冠 汉服汉礼
礼
● 汉服“始于皇帝,备于尧舜”,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其不仅表现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服饰美学,更是承载着华夏礼仪文化。
● 同学们身着汉服,在书卷和笔架的陪伴下认真聆听着老师讲解中国国学传统文化并亲身实践,在传统礼仪的熏陶中感悟中华文脉。
中华美韵 绳艺编织
编
●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绳编是一种古老的编织技术,用各色绳线和各式编法,编出形式多样的具有自然气息和吉祥寓意的饰物。
● 同学们认真的将手中的彩绳系成一个个绳结,感受中华文化中的美好寓意。
古色古香 古籍线装书
线
● 线装书又称古线装,产成于宋代,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它的加工工艺与制作方法有着严格的步骤与流程,材料也极为考究,是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象征。
● 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线装的步骤,然后穿针、引线,队员们脸上兴奋的表情,不仅是因为装帧了属于自己的一部线装书,更是因为在亲自动手引过一针一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古线装中浓厚典雅的文化气息。
版痕留韵 传统拓印
印
● 拓印是对雕刻的或石刻的表面的手工复制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因有了拓印艺术,许多中国古文化的奇葩得以更精致、更完善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 同学们严谨地濡湿拓纸、覆上毛毡、轻椎缓敲,最后利用扑墨拓的方法,将中国传统纹样从木板上拓印下来。队员们仔细地端详着手中的传拓作品,感慨道:“这真像是古代的照相机和打印机啊!”
民间艺术 剪纸画
剪
●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附合中国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人们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利用镂空,构成美丽的图案,具有浓厚的集体型特征。
● 同学们看到屏幕上丰富有趣的剪纸作品,不禁连连赞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生机与灵动。于是,他们也拿起剪刀,体会着粗犷又细腻的剪纸艺术。
食里飘香 传统美食
食
●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道德观念、文化艺术、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和中国饮食文化。这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更是世界美食的宝库。
● 同学们利用由中国传统的吉祥福寿元素制成的模具,制作了精美香甜的传统糕点,在浓浓的麦香中唤起对祖国大地的热爱。
●当前,非遗传承的重要课题是同步时代发展的节奏,让非遗融入生活成为必需品,让传统文化更亲民。
● 队员们通过丰富的手造研学活动,切实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手造艺术。他们也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将学习到的手工艺运用到永生花、冰箱贴等现代文化产品的制作上。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本次“手造研学”主题活动根据队员们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年龄段的研学课程。不仅培养了队员们的观察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也使他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亲手实践与创造,激发了队员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队员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了解。